2021-03-17 hk.dailyeconomic.com
-讀《當良知沈睡》瑪莎.斯托特博士 Martha Stout, Ph.D.
作者 田月舟 HRM專業的犯罪心理學愛好者
前言
讀過瑪莎的書後,是否會脊背發涼,冷汗直流。也許因為覺得無良知之人如此可怖,難以防範,更多怕是驚覺身邊真的有這樣的人物存在。
這是本通俗易懂且很有價值的讀物,雖寫於十幾年前,數據採集來自美國本土或周邊地區,但目前來說依然適用。不一樣的國情,一樣的反社會人格者。書中沒有給大家灌輸過多的專業詞彙及概念,主要是作者25年的行醫實例改編的故事,可讀性很強,給我們描摹出造物主失手打造出的一個群體的模樣,並從理論層面作出探討。通過數據比較,這種性格缺陷被估算54%來自遺傳,後天養育會有或好或壞的影響;在人群中比例為4%,即每25人便有1位反社會人格者;他們無法感知情感,一般人能輕易感受到的心靈悸動,在TA們的大腦皮質層的處理方式和解代數題毫無區別。
反社會人格者是一群沒有良知,缺乏愛的能力,內在無比冷酷無情,生活的終極目標就是“贏”,無論何事何處,甚至你覺得微不足道的地方,都會成為TA的戰場的性格缺陷者,喜歡操縱他人,且毫無負罪感。為此,他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,甚至踐踏無辜,還不忘在表面裝飾漂亮。
一
本人接觸到的類反社會人格的人士(非執照臨床醫師,不妄下判斷),都會表現的極熱情溫暖,尤其初次見面可以自來熟,但你可以在TA的眼底看到冰冷。所以,要注意,交流時要看向眼睛,從心底透露的信息是很難撒謊的。TA可能音調高亢,滿嘴讚揚,笑容滿面,肢體主動接近,但眼底透出來的輕蔑不屑在告訴你,我只是耍耍你而已。如果你當真並報之以熱情回饋,TA的志得意滿會抑制不住的散發出來。
這樣的人多接觸幾次,你會不自覺的感到不自在、不舒服,甚至是有些不願見到這個人,別猶豫,相信自己的直覺,離遠點是上策。
那麽,我們可能會遇到反社會人格人士並非陌生人,而是同事同學室友鄰居家長等等,需要經常見面,甚至共事,這不是躲能解決的。
當然,拉開距離仍是第一步,至少不表現的親密,防止這類人搬弄是非的方便;之後,就是不要有那麽多的不好意思,公事公辦,分清你我。很多時候,是我們的善意、為他人著想,給了這類人極大的方便與有恃無恐。所以,道家所倡導,我們的心要像鏡子一樣,不染外物,由此,他人如何待我,我便如何待他。
最初,我們可以對所有人都抱有善意,但如果已經被虐了,就沒必要客氣。你的善意要留給善良的人,而非無良之人。“以德報怨,何以報德?”,自然是“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”。--孔子
具體些,當這類人出現不良行為時-言語冒犯、行動侵犯、搬弄是非等,你要表明自己的態度,不要沈默,給其他人以錯誤信號,好像不在乎。不得不說,這類人“裝”功夫還是很有一套的,真面目一時難以看清,需要有人及時發聲,提醒他人。國人講的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、要息事寧人、退一步海闊天空”,這些是給有良知的人,大家會各留分寸並禮讓一步。但對無良知者,這只會造成TA得寸進尺,愈演愈烈。最好的回應就是大嘴巴掄回去,來橫的,這類人也許無良知,但欺軟怕硬是有的。你橫了,TA就慫了,甚至是秒慫。
最為難辦的是家人是這類人。東方傳統文化講究家族概念、家庭觀念,而尤以“家醜不可外揚”的現實操作困擾人,什麼都要悶在底下,蓋蓋子,酸臭了不管。對外要裝一幅歲月靜好,其樂融融的畫面,無論下面多麼驚濤駭浪。書中也提到,施惡者可能是陌生人,但更多的是受害者的父母、長輩或兄弟姊妹。因為家人難以躲開,在道理上還須親近。外人看來,你不親近一定是有問題的那方,還有惡人先告狀宣傳你如何的不近人情,很少有人會關注到其中的裂痕成因,和真正的始作俑者。而一部分家人的縱容、不作為,也是讓情況愈發糟糕的助推器。
書中首個案例(見第2章 冰人)就講到,超級斯基普,他的母親和妹妹知道他的為人有多恐怖,卻什麼都沒做,家庭還給予資源支持,一路助推他步步高升,直至位高權重。在我看來,他小時候殘忍的整死青蛙時就應該給予嚴厲的教訓,他可以沒有同情心,但一定要知道犯下惡行需要承擔的後果。今後不一定良心發現,有所畏懼也好,而不是一路放任,直到無法約束。
反社會人格者大多幼年時便有行為問題的表現,此時養育者非常關鍵,如果及時制止、糾正,或施以壓力,至少可以令其成年後有所收斂或是被迫有限的循規蹈矩。如果沒有介入,那就等著反社會人格者放飛自我了。
如果你遇到的是最難辦的情況,個人建議是--奮起反抗,何時反抗都不晚,如何反抗都不為過。不要相信什麼“惡人自有惡人磨”,這年景,惡人都很忙的。
如果你的反抗有效,至少還能讓這類人有所收斂,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有一定震懾效果,無意幫助了可能被傷害的其他人。而如果你沈默不作為,認為“忍”就好,這就是最大的“惡”,因為你放任了惡人做惡,助長TA繼續肆無忌憚,為所欲為,並終會戕害他人。
二
下面說說書中提供的--
辨識反社會人格者的7個特徵(見導言 P7),同時表現出3個症狀或以上,即可以確診“反社會人格障礙”,來自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布的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(第四版)。
(1) 無法遵守社會規範
這點容易理解,很多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合理規矩,在TA們眼中絲毫不受約束。不但自己不守規矩,而且喜歡拉人下水,還會以此威脅同伴。
比如,法官、檢察官需公正辦案,私下不得操縱案件,但就會有那種領導打招呼,立馬全力以赴想辦法把案件按領導意願做且覺得合情合理的人;各類統一考試,比如在美國高考SAT找替考、作弊的人,未被抓就覺得是勝利。2019年爆出的美國高校招生舞弊案,只是冰山一角。
(2) 慣於欺騙和操控他人
TA們很懂得操控情感,左右他人,常常利用你的善意來侵害你。TA連婚姻都是計算著的,即選擇的伴侶並非出於愛,而是比較合適給別人看,最好易於控制並在權勢金錢上有所幫助,當然,TA的伴侶大都被蒙在鼓裡,能否覺察完全看造化。案例一的斯基普,娶了並不愛卻有用的富豪的女兒,會生兩個孩子給大家看,打造“愛家好男人”人設。所以,在他把反抗其性騷擾的女士胳膊扭斷時,為他打掩護的大有人在。
TA們更懂得挑撥離間,把大家挑的互相懷疑,心懷不滿,那就好辦事了。案例二的假冒心理醫師多琳(見第4章 世界上最好心的人),為了打擊嫉恨的同事,不惜挑撥病患與醫師的關係,並致使病患病情惡化陷入困境。
所以,要留意喜歡說是非的人,還要懂得去落實聽到的甚至是看到的(有時,眼見都未必為實),信息需要交叉印證,萬萬不可偏聽偏信。
(3) 行事易衝動,無法提前做出計畫
衝動行為在普通人中也不少見,但在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大不同。反社會人格者的行動多以自身利益考慮出發,風險一般會推到承擔行為的同伴身上。TA也會有所謂的驚喜,比如突然的造訪,但一般不會有驚喜的效果,給人驚嚇更多。
(4) 易怒,具有攻擊性
反社會人格者由於需要不斷的欺騙、偽裝,突然的爆發多是在裝到一定程度,出現的演技裂縫。
比如:因不滿有人搶TA的風頭,而突然冒出“妳打扮成這樣,那我們(實際上指她自己)怎麼辦?!”爆破似的聲線展現了真實的內心想法-TA必須是核心,也與其一貫努力打造的大家風範出入甚大,很失格;還有前一分鐘甜言蜜語乖巧懂事淑女狀的人,稍不順意,下一刻便突然爆粗,掄起熱水壺虎視眈眈,甚是恐怖;
當然,這些人也會很快發現自己的失態,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挽回顏面,並企圖消除影響。
比如:反覆強調,打你罵你羞辱你控制你,實在是因為太愛太在意了,不是故意傷你困住你,所以你不可以記仇,不可以放心上,要繼續聽TA的,必要時輔以慟哭,涕淚橫流;又如:挑唆矛盾初見效,但遇被害方反抗,打群架一樣拉人來幫忙罵人,被懟,自知不占理又想維護人設,秒刪自己的留言,留下不明所以的幫腔者風中凌亂。
留意這些讓你心中一驚的突發狀況,因為與日常認知有很大差異,不是你想多了,而是TA的尾巴不小心露出來了。
(5) 毫不顧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
因為沒有心懷畏懼這一說,所以擔心自己或他人安危這條完全不成立,又由於比常人渴求刺激,會罔顧個人安危做出危險舉動,甚至觸犯法律。
反社會人格者是連自己都不愛的,只有爭強好勝心,不誇張的說,如果父母親人擋了路,也是會被TA毫不猶豫的清理掉。此處可參考東野圭吾的《白夜行》《幻夜》,藝術來源於生活。
(6) 一貫不負責任
以關心名義拉著人家孩子聊天、套孩子的話,目的是打聽這家父母的夫妻關係是否有裂痕。自認高明,沒被人看出來,對是否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、不適、反感,TA則絲毫不在意;
蓄意給年輕人扣上“精神病”的帽子,似乎這是不必專業人士診斷的,也不顧如此對他人造成的傷害,只為打壓比自家孩子優秀的同齡人;
迫切想上位的第三者訂蛋糕送到情夫家,希望引起夫妻矛盾爆發,同時不忘在蛋糕上落款她嫉恨的優秀女同事名字,以混淆視聽。被問時,會以為了雙方為由輕描淡寫的打發過去,假裝沒有一箭雙鵰的狠毒。
留意那些不管發生何事,都很順暢的將責任一推乾淨的人,事不在大小,責任心是源於我們的良知,不願擔負任何責任的主,就不要問TA良心會不會痛,因為TA沒有。
(7) 在傷害、虐待他人或偷竊他人東西之後毫無悔意
這點涉及到人的邊界感,每人都是獨立的,所以有各自的心理邊界,物品也分你我,而反社會人格者普遍缺乏此種認知。由此,TA傷害了你的心理或身體,侵犯了你的利益,卻毫無感覺,還嘲笑你怎能這樣在意、那麽矯情之類。
比如:很多人開玩笑是自嘲,而有些則是拿他人開涮,並且到達了肆無忌憚的程度,你若不開心,可能會被冠以小心眼,開不起玩笑的名頭。但恣意嘲笑、尖聲譏笑他人,難道不是很無禮很沒教養的行為麽;
討論對孩子的教育,提到男孩子頑皮,很多時候不聽話,TA會在炫耀自己的管教方法(關廁所、冷暴力、搬磚)時,突然冷冷一句“就這麼收拾他!”聲音低沈,寒意陣陣。這無疑是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財產,可以隨意處置,且不容他人質疑;
他人的房間,推門就進,不敲門不打招呼;隨意翻東西,遇到自己想要的就拿走;特別有窺私慾,看似小事情,卻說明大問題。
(8) 書中還談到反社會人格者常用的招數,也可以稱之為手段:
1. 展示魅力,個人覺得用“社交魅力”較恰當,能說會道,精明圓滑,TA們的眼神常游移不定(可能一刻不停的尋找獵物吧),擁有假面的熱情;
2. 鎖定目標,TA可以迅速辨識出正派的,容易相信他人的人,主要是比較好欺負的類型,只要有利可圖,列為目標後即專門研究,投其所好,迷魂湯灌到位,彩虹屁拍到底,直到拿下;
3. 擅使色誘,尺度不設限,因無羞恥感。這個群體是最不遵從“一夫一妻制”的沒有之一,已婚已育不算什麼,且他們通常對無法抵抗性挑逗的人嗅覺靈敏;
4. 演技傍身,在演技方面通常有天賦,學的快用的廣,很懂得如何假扮仁愛、富有有創造力、洞察力,眼淚來的格外快,得以轉移他人的注意力。
三
(1) 一眼辨識反社會人格者—
書中給出最基準的辨識方法,即,反社會人格者最喜歡扮可憐(見第6章 第一節 P128-131)。用這種方式掏空良知者的同情,讓他們充滿歉疚,從而達到控制、利用的目的。
扮可憐方式有很多,可自行腦補,什麼身體不好,生活不易,工作不順,升職受阻,養育艱辛,遇人不淑,夫妻不睦,不孕不育,等等,往往並非實情,但被演繹的真真切切。
遇到過此類,明明自己理直氣壯,但對方一哭二鬧三上吊(上吊的少,風險太大),反倒是自己犯了錯一樣。說不清辨不明,而這時,大概率會有和事佬一般的人物來和稀泥,讓你就範,特別窩心的感受。
可憐沒有錯,但用此來控制、利用他人就很可惡了。
(2) 第二眼辨識反社會人格者—
即短期內的辨識方法。也許我們沒能從楚楚可憐中看出端倪,畢竟有的人是真可憐。那麽,短期的接觸觀察,你也可以有所發現,以下幾點需要綜合看:
1. 反社會人格者會表現出短暫而強烈的熱情,如嗜好、計劃、與人交往,但不會做出承諾,亦無後續,興趣愛好來的快去的更快。(見第6章 P139)也就是說,這個群體很難有所堅持,也無毅力,對持之以恆無感。
所以,TA對事多三分鐘熱度,比如:學高爾夫,興致勃勃置辦齊裝備,學幾節課,便沒有然後了;健身,服裝買最新款,辦卡買課請私教,練段日子,隨便找個理由就停了;做公益,最感興趣拍照、領導合影階段,便於發圈、向目標群體炫耀及打造人設。
2. 由於不願下苦功夫,情感反應力又差,在藝術方面的貢獻缺缺。就算學習了,大多也都表現平平。但TA喜歡造勢,也喜歡被燈光包圍,比如做主題發言,但往往空洞乏味,缺乏實質內容。
3. 嘴上經常掛著“人要善良,有愛,懂得感恩”這類TA本身缺乏的特質要求別人,也會跟風養寵物展示自己的愛心,如案例二的多琳。寵物只是道具,你從其僵硬的撫摸、懷抱動作就足以感受尷尬了。
4. 冷暴力,孤立他人,是令TA們傾心的把戲。稍不如意,便給臉色,讓被冷暴力的人內心無比煎熬,自我檢討找原因,而這只是方便TA實施控制而已。
(3) 當心垂涎型精神病態者(即,反社會人格者兼有垂涎病)--
(見第4章 P90-93)“垂涎”通常是指對別人擁有的東西產生毫無節制的慾望。但一個人不可能竊取他人的特質,如美貌、智力、成功以及堅強的個性,因此TA就會玷污和毀壞別人那些令自己妒火中燒的特質,“這麼做的樂趣在於奪取,而非擁有”。--西奧多.米勒
通俗的講,就是TA見不得別人好,特別是不能比TA好。
垂涎型反社會人格者認為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怠慢了TA,因此要通過掠奪別人,或暗中毀壞別人的生活來平衡現存的不公,傷害他人成為其彰顯自身強大的唯一手段。
懲罰,是TA的重要活動,通常針對那些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攻擊目標的人。暗中施展權術是TA的頭等大事,時刻圖謀不軌、且手段殘忍,為達目的,行為通常都莫名卑鄙。
比如,你在所投身的行業做出了成績,受到歡迎,TA宣稱自己才是幕後操盤手,成績全賴TA的支持;
你的婚姻美滿幸福,TA對你的婚姻潑髒水,甚至篩選適合的第三者送上門,再裝好人的站在一旁,貶低你的伴侶,暗示你婚早晚要離;
你的孩子優秀出眾,TA則散佈謊言,孩子拿獎是造假、沈溺整容、學習也沒多好、自私自利、精神有問題,並親自對孩子施加壓力。
TA們就是那隻披著羊皮的狼(沒有貶低狼的意思),偽裝精巧,真實本性藏匿於無形之中,出手狠絕,讓你在錯愕間被攻擊被破壞,還一時想不明白,從而留下很大的心理創傷。
仔細留心那些好像跟你很親暱,嘴上把你讚的非常浮誇,卻不肯在你真正精彩的部分留下讚美的人,喜歡在你面前搬弄是非,聽不得別人對你實力進行肯定和表揚。一定要注意TA的實際行動、特別是眼神,看看現實到底在告訴你什麼。
四
誤區一
有良知者容易替人著想,為反社會人格者找理由,以解釋TA的變態行徑。我很理解這種狀態,因為,如果想到TA是如此冷酷無情、陰狠毒辣,甚至是毫不顧忌他人的人,尤其還是自己身邊的人就會非常難過。從自身經驗去為之想個理由,更易說服自己,心裡要好過的多。
比如,“TA一定是太過擔心,才如此氣急敗壞口不擇言的。”事實是人家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;“TA可能真的有難處,為了家人,才會做出xxxx(違法犯罪)。”事實是TA只是無聊,覺得這樣很刺激,也可能跟金錢掛鉤,但一定和他人怎樣沒關係。
誤區二
由於不擇手段,反社會人格者易在短期顯現“成功”,這造成一定誤解,就是TA們都很聰明,智商高。仁者見仁,我更傾向於認為是社會浮躁的氛圍更適合這樣的適者生存,所以我們有許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(未必是反社會人格者)出現。“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”,不是TA有多聰明,而是全副精力都用在這了,智商未必高,情商更是無從談起。
無法感知情感是這個群體天生的痛,看到其他人因為情緒上的滿足而幸福滿面,會令TA們無比憤怒,於是得不到便毀掉。同時,TA們也會用力模仿,學習社交上的行為,假裝受感動,假裝很傷心,但假的真不了,總有破綻,當遇到TA還沒學到的或特別的情緒狀態而不能做出正常反應時,就容易卡或乾脆暴怒以掩飾TA的不知所措。
目前,醫學上對此症無解。你必須調整心情,學會辨認、閃避、應對方法,以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免受其害。
五
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(P186-192)—
在此抽選幾條我認為比較重要的:
• 第1條:最高法則-承認有些人就是沒有良知。
所以能夠辨識出他們非常重要,相信自己的直覺,不要以自己良知之心去揣測TA們,會看不透。不屈從於權威和那些“善意”的幫凶。
• 第8條: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,拒絕與他們接觸和溝通。
這點要盡力,將TA們趕出你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,有可能反社會人格者會假裝TA們受到了傷害,但傷害無從談起,因為TA們壓根就沒有此類情感。
• 第11條:要敢於揭露反社會人格者的真面目。
不要給予同情或其他善意,如果有機會,一定要大膽告訴身邊的人TA們的真實性格,千萬不要幫忙隱瞞。甚至可以冒險激怒TA,讓其露出真面目。
要謹記,陰謀詭計是TA們的工具,作為有良知者,守住心中的光,不向任何陰暗屈服是最有力量的反抗。
當你不幸成為反社會人格者的目標時,不管TA是要利用你,控制你,還是垂涎你所擁有的(生活、地位、相貌、甚至是你的人生)想要奪取或毀滅之,只要你的頭腦清醒,意志堅定,就算遭受打擊,不公平的對待,構陷,冷暴力,相信總有辦法走出來。
默念,“凡不能毀滅我的,必使我更強大!-尼采”
作為過來人,能為大家提供最好的建議就是“記得,過的漂亮就是給身邊反社會人格者最好的反擊!!”
要相信作者所言,良知是大自然賜與我們最划算的禮物,福佑我們的生命,沒有良知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,反社會人格者均會走向自我毀滅,無一例外。有良知的人,心中有愛,忠誠、慷慨、善良,他們是—且永遠都是人類的希望。
~~~以下無正文~~~
田月舟 2021/3/13 於北京